登大蜀山记
据《嘉庆县志》有载“大蜀山 在 城西二十里,山形屹然孤特。《尔雅•释山》云:“独者,蜀是也”,该山无岗阜连属,因此具名蜀山。随着近年来合肥市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,如今大蜀山距离合肥市中心仅10余公里。而又据《庐州府志》记载:“有蜀僧于此结庐,偶思乡水以锡 卓地,泉汩汩而出,尝之有瞿塘峡味,因名为蜀井”。因此又有人说蜀山是以此而名的。所谓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”。大蜀山虽海拔不过284米,但是其春色苍翠,冬雪妩媚,从古至今是合肥人登高望远之好去处,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笔下的题材。据《庐州府志》记载:蜀山树茂林密,青竹吐翠。古人评蜀山为“春山艳冶如笑,夏山苍翠欲滴,秋山明净如故,冬山惨淡如卧。”而“蜀山春晓”、“蜀山雪霁”更是被列为古“庐州八 景”。
秋高气爽,阳光明媚,又到了登山赏叶的季节。在林主任和杜律师的倡议下, 2011年10月16日,协利事务所全体同仁来到大蜀山举行登山活动。
早上8点半,大家陆续来到大蜀山山脚下集合,在林主任的一声号令下,大家便结伴向山顶进发,一路欢歌笑语,晚秋的大蜀山弥漫着沁人的芬芳,笑声也伴着这凛冽的山香在树林间荡开。刚开始大部分律师还都慢悠悠的走着,聊着天,不时驻足拍照留念,在愉快的氛围中没有感觉到累,但当看到已经被远远的落在了后面时,便加快了脚步。大蜀山海拔两百多米,不是很高,这对于经常锻炼的人算不了什么,可对于我们这群平常坐在办公室里不怎么运动的人来说,这时候考验的可就是体力和毅力,但大家挑战大自然、挑战自我的热情却很高涨。在同事们互相帮助、互相鼓劲下,短短四五十分钟,就登上了山顶。大家站在蜀山顶峰俯瞰阳光下的庐州大地,胜利者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同事的脸上。稍作休息,合影留念,接下来我们依依不舍的返程,一路上大家兴高采烈边走边观赏大自然的美景,看不出半点往日工作的疲惫,只是陶醉在这山林之间,乐而忘返。爬山,与绿树溪流相伴,与鸟语花香同行,忘记的是脚下崎岖陡峭的山路,记住的是人生心灵的一次旅行。半天的登山活动虽然时间比较短暂,但登山活动让人在拥抱大自然的同时,体验了一种劳逸结合的享受,并获得一份美丽的心情。它不仅使我们的身心得到了锻炼,更考验了大家的毅力、耐力,历练了团队的凝聚力,提高了集体的合力。
登山的同时,同事们瞻仰了大蜀山烈士陵园。或许你不知道大蜀山曾是一座火山,或许你不知道它的生死之战,或许你也不知道有哪些先烈在这里被祭奠。但是我们应该深深铭记的是,“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”,有关它的故事,永远值得为之震撼;有关它的理想与信念,永远值得传承与发扬。
大蜀山的云雾缭绕,似乎是在诉说着: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的神韵
大蜀山顶,远眺雾霭茫茫下的庐州新貌
英气逼人是一种腔调,举手投足之间彰显风范。
专注的目光,从容的笑容,体现的是一种专业的素质和涵养。
烈士陵园留影
真诚、专业、从容、笑容,是我所一贯的作风,也是职业的理念。
范主任和林松律师在研究大蜀山顶上陈列的记载抗日历史的书籍
前方有什么样的美景,引得这群年轻人驻足观看?
后起之秀
部分登山人员合影